智慧赋能助力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
(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一组)
王化银、孙 凯、陈 兵、薛斌哲、于 洁、王德静、张春强、张佳帅
一、调研背景过程
(一)调研背景
人工智能推动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产生,加速促进了信息化技术产业变革,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,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。
2022年至2023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,加快能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。在国际国内大变革、大调整的时代背景下,东营能源集团发展优势与劣势同在,机遇和挑战并存,如何立足优势、把握机遇,推动东营能源集团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,是一个重大时代课题。
本课题在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理论课程、考察调研、研讨交流基础上,结合能源行业数字化发展现状,围绕智慧水务、智慧供热、智慧粮库、智慧客服等板块对智慧赋能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思考。
(二)调研过程
通过现场考察、实地座谈、书面调研等方式,借鉴先进经验、掌握行业现状、分析短板,明确提升方向。先后参观调研了深圳湾科技生态园、腾讯、华为能源、比亚迪、美团等深圳头部企业和国瓷材料、悦来湖数字经济产业园、东营软件园、新材料产业园、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等本地优秀企业。围绕“大数据平台搭建”“数字化转型”“智慧水务”“智慧供热”等方面进行研讨交流,与企业代表开展座谈,掌握了相关数据情况,寻找行业内数字化智能化提升路径。
二、研究成果转化
(一)成果转化一:智慧水务
经调研,鲁兴水务和鲁辰水务已建立智能管理系统平台,在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、管网泄露评估、产销差异分析和水源地监管等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。
鉴于目前东营地区水库巡检中的薄弱环节,在考察过程中找到了解决方案,建议引入AI视频监控和无人机巡检,围绕视频监控、AI智能检测识别、无人机航拍等技术,对饮用水源地实时视频采集、全天候监管,进行智能监测与分析、异常告警,有效解决巡检周期长、存在人身危害及有损水质环境的违法行为,增强饮用水源地监管能力。
(二)成果转化二:智慧供热
经调研,鲁源热力已搭建智能管控系统平台,在供热智能调控和服务用户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。鉴于目前传统供热模式下暖费缴纳、开栓送暖、报停关阀、盗暖稽查、漏水处理等工作,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,我们在考察过程当中,找到了与之匹配的解决方案,智慧化产品——智能费控阀。
智能费控阀代替用户端传统手动操控锁闭阀,功能定向设置与营收系统对接,未缴费者,供热企业及用户均不能开启此智能阀,缴费后供热企业与用户均获得开阀权限,用户可通过手机APP自主开关阀门,从根本上解决供热末端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,同时搭建了便民惠民高效的运行机制。
(三)成果转化三:智慧粮库
经调研,粮食产业公司已搭建了智能粮库信息化管理系统(智能“一卡通”系统)、粮情检测系统和智能安防系统,但在气体浓度检测和虫害识别环节,普遍采用人工检测和筛查的方式,存在人身安全危害风险和虫害等级判定不准确等问题,影响保粮措施制定的科学性、时效性。
建议搭建智慧粮仓气体监测和虫害识别系统,与现有的智能粮库系统对接,自动感知监测粮仓内的温度、气体浓度、虫害密度等环境要素变化,智能识别、分析粮堆异常温度和虫害密度,自动判定虫害等级,并提供科学保粮作业建议或方案,实现对粮食的远程监控和智能化管理。
(四)成果转化四:智慧客服
客服发展有呼叫中心、在线客服、人工式智能客服、数智化智能客服四个阶段,目前,能源集团客服中心属于在线客服阶段,下一步,客服中心进行智慧客服升级,跨过第三阶段,搭建智慧客服2.0。
基于目前话务系统AICC基座,在客户基本信息搭建、知识库完备的基础上将人工智能植入前端机器人智能接待、中端智能分派工单、后端智能外呼回访、全链条智能质检,最终达到智能精准、降本增效。
三、具体意见建议
本着“重要业务数据化、重要数据可视化、重要事件可控化”的转型目标,绘制智慧赋能数字化转型的总体蓝图架构。围绕智能分析决策能力提升,打通PC电脑端及移动端,通过数据采集、监测、处理和分析,数字化流程充分应用,关键节点智能化再升级。探索各板块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工作室,自主研发,打破部门之间的业务壁垒。通过平台放权能看到职责范围内所有的信息、同时能把决策指令高效传递到现场,实现智慧赋能助力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,推动集团高质量发展。